自由撰稿人广田惠介的亲身经历华盛通,折射出上世纪 90 年代日本动画界与真人电影界在创作者权益保障上的显著差异。
1989 年大学毕业后,受外行人导演林海象成功的影响,广田投身真人电影领域,一边打工一边撰写企划书,投稿给数十家电影公司。新成立的 A Pictures 制片人 K 看中其企划,让他撰写脚本并指定截稿日期。然而,当广田询问酬劳时,对方称 “日本电影界没有合同”,交稿后更以 “水平一般” 为由分文未付。即便联系社长得到付款承诺,二十多年过去仍未兑现。此外,他的创意常被真人电影界人士盗用,印象草图也被擅自挪用,却从未获得报酬 —— 这种不尊重劳动成果的情况在当时的真人电影界占了多数。
心灰意冷之际,动画界的合作带来了转机。一家动画公司委托他撰写动画企划书,仅一个简单提纲便支付 15 万日元,足够维持一个月生活;其他动画公司请他找插画家制作概念图,酬劳当面结清华盛通,每次见面都会支付几万日元。
对比之下,真人电影界存在创意抄袭且不付费的现象,而动画界则坚守付费原则。于是,广田放弃真人电影,专注于动画企划,数年间参与的多部企划成功登上影院或电视屏幕。
随着业内知名度提升,出版界也向他伸出橄榄枝。因出版界会按约定付款,广田为双叶社《Cinema Girls》杂志撰写大量影评和企划,得以回归对真人电影的初心。但他明确表示,绝不会再涉足真人电影界 ——“既然写企划和脚本不给钱,不如多写几篇影评”。
这段经历清晰展现了不同领域对创作者劳动的尊重程度差异,也成为广田职业选择的重要转折点。
发布于:四川省配查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